郭雯作品赏析:墨染山河绘诗意 笔耕岁月写春秋

发布日期:2025-06-27 20:28    点击次数:118

国画山水,是中国人以笔为舟、墨为楫,在天地间遨游留下的诗意轨迹。郭雯这组作品,似打开的山水长卷,将田园村落、烟峦云岫一一铺陈,以传统笔墨诉说对自然与生活的深情,邀我们共赴一场心灵的山水行。 一、《雨润秋山》

构图上,远山如黛横卧天际,云雾似纱轻笼山腰,近景村落错落,树木点缀,层次如琴键般分明,奏响空间的韵律。笔法兼工带写,山峦以泼墨染出朦胧,屋舍用细笔勾出轮廓,墨色浓淡相生,像秋雨浸润过的山石,湿润而富有质感。 线条或拙或秀,勾勒树木枝干的苍劲,描绘屋瓦的规整,如老藤缠石、溪流绕竹。色彩淡墨为主,偶有赭石点染屋顶,似秋阳余温,营造出雨后天晴、山空人寂的意境,若 “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” 的具象化。悬挂于书房,可伴读静思。

生活如这秋山沐雨,风雨洗礼后,会显露出更本真的宁静,喧嚣沉淀,心自清明。 二、《吉安人家》

构图是典型的深远法,群山层叠向远方延展,村落隐于翠谷,田畴如镜铺展,似将天地纵深感拉至眼前。笔法灵动,山峦用积墨法,层层皴染出厚重,树木以点厾写生机,墨色浓淡交织,像乡野晨雾,模糊又亲切。 线条活泼,勾勒田埂的蜿蜒、屋墙的平直,如溪水漫过田垄。色彩添了几分鲜活,青绿染田、朱红描瓦,是 “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” 的烟火诠释。挂在客厅,添几分田园温馨。 平凡日子如这吉安人家,隐于山水烟火里,踏实耕耘,便有满溢的安稳与幸福。 三、《鹏湾揽胜图》

构图取高远之势,松树挺拔擎天,山峦衬其后,村落藏于松间山畔,像把山水竖起来的壮丽。笔法苍劲,松枝如屈铁,以焦墨写筋骨,山峦用淡墨烘染,墨色干湿相济,似崖柏经风,苍古而坚韧。 线条虬曲,松干如篆籀笔意,刚硬中带婉转,勾勒出生命的倔强。色彩以墨为主,间或石绿点染山体,如翠玉嵌于烟岚,营造出登高揽胜、胸襟开阔的意境,若 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 的呼应。悬于茶室,助于品茗畅怀。 人生当如松立山巅,经风雨不折,向高处生长,把视野拓向更辽远的天地。 四、《锦绣家园》

构图繁复而有序,山峦皴擦出纹理,村落嵌于崖畔,溪流穿谷,树木交错,如精巧的山水拼图。笔法细腻,山石用斧劈皴显硬朗,屋舍用界画工整,墨色浓淡层次丰富,像岁月打磨的石雕,质朴又精致。 线条细密,勾勒山石脉络、树木枝叶,如蛛网织就生机。色彩清丽,青绿染山、淡赭描屋,是 “江山留胜迹,我辈复登临” 的家园礼赞。挂于厅堂,显家国情怀。 家园是心底的锦绣,无论走多远,那山水滋养的根脉,永远是温暖归处,要懂得守护与热爱。 五、《雨润秋山》

构图中,乌云似墨翻涌,却衬得村落愈发宁静,山水相依,有压抑后的舒展。笔法泼辣,大笔泼墨写云气,简笔勾屋舍树木,墨色对比强烈,像急雨敲窗,混沌中藏着清晰。 线条简洁,寥寥数笔勾勒屋形树影,如写意速写,留住瞬间气象。色彩以墨为骨,淡绿点染水畔,似雨丝沁入泥土的清新,营造出 “黑云翻墨未遮山” 的生动,又有烟火不散的温情。挂于玄关,迎门见生活的诗意。 人生风雨如墨云,只要心向家园,烟火处总有遮风避雨的暖,坎坷后,平凡日常更显珍贵。

郭雯这组作品,是笔与墨的和鸣,是自然与心灵的对话。画家以传统技法为舟,载着对山水田园的热爱,渡我们到宁静、辽阔、温暖的彼岸。在这些画里,我们看见山水的形,更触摸到中国人寄情山水的魂 —— 于喧嚣处寻宁静,在平凡中见深远,让心灵常归自然,让生活住进诗意。

书画交流、宣传推广、收藏、配画师培训请加微信:

感谢阅读

蓝鹰书画公众号,每一幅作品都是时光的凝眸。快来关注,让心灵在艺术中沉醉。